一、基本概况股票配资网站开户
油酸(OleicAcid)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,化学名为(Z)-9-十八碳烯酸,分子式为C₁₈H₃₄O₂,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(如橄榄油、花生油等)。作为药用辅料,其具有良好的乳化、增溶、润滑及透皮促进作用,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。目前,中国药典(ChP)、美国药典(USP)、欧洲药典(EP)均对药用级油酸的质量标准有明确规定。
二、药典质量标准
各国药典对药用级油酸的要求主要涵盖性状、鉴别、检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,以下以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四部为核心,结合USP和EP标准进行总结:
1.性状
-外观:应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清液体,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,略带脂肪味。
-相对密度:在25℃时应为0.890~0.895(ChP),USP规定为0.885~0.895。
-折光率:25℃时为1.458~1.461(ChP),EP要求1.457~1.460。
展开剩余79%-酸值:应为195~205(ChP),反映游离脂肪酸含量,USP和EP标准一致。
-碘值:应为80~90(ChP),体现不饱和双键含量,USP略宽(75~90)。
2.鉴别
-化学鉴别:加溴试液后,油酸的不饱和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,使溴试液褪色;加高锰酸钾试液,双键被氧化,溶液紫红色褪去(ChP、USP)。
-红外光谱:红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一致,特征峰位于1700cm⁻¹(羧基)和3000cm⁻¹(双键)附近(EP)。
3.检查项
-酸度:以酚酞为指示剂,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,游离酸(以油酸计)应≤0.5%(ChP)。
-过氧化值:反映氧化变质程度,ChP要求≤10.0meq/kg,USP更严格(≤5.0)。
-水分:采用卡尔·费休法测定,应≤0.1%(ChP、EP)。
-炽灼残渣:≤0.1%,控制无机杂质(ChP)。
-重金属:≤10ppm(以铅计),USP要求≤5ppm,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或比色法检测。
-有关物质:通过气相色谱法(GC)检查,饱和脂肪酸(如硬脂酸、棕榈酸)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(如亚油酸)的总量应≤10.0%(ChP)。
4.含量测定
采用气相色谱法(GC),以聚乙二醇为固定相,归一化法计算含量。ChP要求油酸(C₁₈H₃₄O₂)含量≥90.0%,USP和EP要求≥85.0%。
药用级油酸
三、药用级油酸的医药用途
药用级油酸作为辅料或活性成分,在制剂和临床中具有多方面应用:
1.药用辅料功能
-乳化剂:油酸是水包油(O/W)或油包水(W/O)型乳剂的常用乳化剂,可稳定脂溶性药物(如维生素A、D)的乳剂体系,例如静脉脂肪乳注射液中,油酸与卵磷脂配合调节乳滴粒径,增强稳定性。
-增溶剂与分散剂:其钠盐(油酸钠)可增加难溶性药物(如甾体激素、抗生素)在水中的溶解度,用于口服液体制剂或混悬剂的分散介质,提高药物溶出度。
-透皮促进剂:油酸可破坏皮肤角质层的脂质屏障,促进药物(如非甾体抗炎药、抗肿瘤药)经皮吸收,常用于贴剂、软膏剂中,如布洛芬凝胶中添加油酸可增强镇痛效果。
-润滑剂与基质:在栓剂、丸剂中作为润滑剂,减少药物与模具的黏附;在软膏剂、乳膏剂中作为油脂性基质,改善制剂的延展性和皮肤相容性。
2.临床治疗应用
-肝胆疾病辅助治疗:油酸可促进胆汁分泌,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,用于预防和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,常与胆酸类药物联合使用。
-营养补充剂:作为必需脂肪酸前体,油酸可用于胃肠外营养(如静脉营养注射液),为患者提供能量和脂肪酸,尤其适用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。
-局部抗炎与修复:在烧伤、溃疡等皮肤损伤的外用制剂中,油酸可软化角质、促进上皮细胞再生,配合抗菌药物加速创面愈合。
3.其他应用
-在注射剂中,油酸可调节渗透压,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;在胶囊剂中作为囊壳增塑剂,改善明胶的柔韧性,防止脆化。
四、注意事项
-油酸易氧化变质,制剂中需添加抗氧剂(如维生素E),并避光、密封储存。
-高浓度油酸可能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,外用制剂需控制浓度(通常≤10%)。
-静脉给药时需严格控制乳滴粒径和纯度,避免引起血栓或过敏反应。
综上,药用级油酸凭借其优良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,在医药制剂中既是关键辅料,也具有一定治疗价值股票配资网站开户,其质量标准的严格控制是保证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前提。
发布于:陕西省兴泊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